查看原文
其他

676分北大女孩遭群嘲,201万年薪天才被吹捧:对不起,你误会他们了!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时花开 Author 刘娜


作者:刘娜

微信公众号:闲时花开(ID:xsha369)


你根本不知道,

那些有用的人,

为了内心的热爱,

无用地坚持了多少年。



676分。

 

湖南省文科第四名。

 

这是湖南耒阳女生钟芳蓉,今年的高考成绩。

 

钟芳蓉是留守儿童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还能考出这样出色的成绩,真是非常难得。

 

钟芳蓉


据说,成绩出来后,钟芳蓉所在学校的校长,带着50位老师,连夜来到钟芳蓉所在的小村里,送喜报。

 

但很快,随着志愿的填报,钟芳蓉竟遭到了群嘲。

 

钟芳蓉婉拒了清华的橄榄枝,报考了北大考古,网上一下就炸开了锅:

 

考古专业,多冷门,多没用,多难找工作,多不好赚钱啊。

 

为什么不读更热门,更吃香,更好就业,更有钱途的专业呢?

 

虽然,爱操心的网友们也知道,就算是冷门的考古专业,加上“北大”的前缀,也难考至极的,但这并不妨碍,他们寝食难安地来讨论这件事儿。

 

无奈之下,钟芳蓉不得不开了微博,发文回应:

 

从小就喜欢文物和历史,报考北大考古专业,是因为受到樊锦诗先生(1963年毕业于北大考古系,50年坚守大漠,致力于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,被称为“敦煌的女儿”)的影响。

 

上北大考古,是她的梦想。



钟芳容的爸爸,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也坦言:

 

农村人最担心的,当然是赚钱的问题,但是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会更开心,作为家长应当支持。


 

说实话,我看到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,并没有太多惊讶:


说考古冷门,可能是门外汉的不理解。


我学考古的那帮同学,读了硕博后,留校的留校,去省博的去省博,再不济回到地方文物局,都还不错。

 

何况,钟芳蓉上的是北大考古——全中国最好的考古,未来是可期的。

 

但看到钟爸爸的回应,我看到了这桩热闹事件背后,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:


钟芳蓉,虽然成长在中国底层,生活在湖南农村,是个留守儿童,但她的父母,始终给她尊重和平等。

 

所以,她才能在高中时,就有明确的偶像,就有未来的方向,就有兴趣的热望。

 

北大清华,都只是过程。

 

尊重平等,是最好的家风。

 

面对孩子的选择,父母的成全和肯定,才是照亮暗夜的那盏小桔灯。

 


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的事儿,在网上闹翻天后,全国多省的博物馆、考古研究院,排队给她打call,花样秀起了自家的礼物,甚至隔屏高呼:

 

妹子,加油。

 

中国历史源远流长,中国考古未来可期。

 

你只管轻装上阵,爱你所爱,选你所择,忠你内心。

 

就连钟芳蓉的偶像樊锦诗先生,也给钟芳蓉送来了她的自传《我心归处是敦煌》,并写信鼓励她“不忘初心,坚守自己的理想,静下心来好好念书”。

 


樊锦诗先生在自传中有句话,素简如菊,又深刻如钻:

 

“真正的幸福,就是在心灵召唤下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。”

 


这句话,放到这个事件上,特别适合:

 

指手画脚的网友们,以为热门而吃香的专业,是赚钱的,有用的。

 

遵从内心的钟芳蓉,却听从热望的召唤,去靠近那个最真实的自我。

 

所以,这场辩论和争执,不是报考北大考古的钟芳蓉,不接地气儿,不懂行情,不够开阔。

 

而是,习惯了用“金钱”和“有用”,评判一切的人们,活得看似有趣聪明,实则势利浅薄,以至于在物化一切中,忘记了:

 

热爱,胜过一切聪明。

 

一个过五关斩六将考上北大的穷孩子,哪怕她出身卑微,梦想同样高贵。

 

或者说,恰恰因为她出身卑微,一路苦读,出类拔萃,金榜题名,她的初心,她的勇敢,她的坚持,才显得这么可贵:

 

她没有因为自己穷,而放弃热爱的梦。

 

她没有因为考古冷,而摒弃内心的热。

 

觉得她不该,她不能,她不配,不过是,自认聪慧的好事者,自己促狭心理的投射。

 

和那个一鸣惊人考上北大,坚守内心热望的女生,无关。

 


这个暑假,和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一起,被推上热搜的,还有华为天才201万年薪的热文。

 

今年,华中科技大学两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,都入选华为“天才少年”。

 

去年,获此殊荣的,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左鹏飞。

 


华为“天才少年”项目,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尖挑战和顶级薪酬,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,最高年薪是201万

 

目前全球只有4位“天才少年”,拿到最高档的201万年薪。


一毕业,就拿到201万年薪。

 

这让很多人在羡慕嫉妒没有恨中,自愧不如,望薪兴叹。

 

这两天,媒体借助201万年薪的吸睛标题,轮番宣传华为天才少年。

 

今年5月份,入职华为的“天才少年”张霁,在接受采访时,说了这么一番话:

 

张霁


他非常喜欢计算机专业,这种喜欢是从小就痴迷的那种。

 

他27年的人生中,对他影响最大的,是爸爸和妈妈。

 

妈妈是幼儿园老师,爸爸是中学老师,但父母没有好为人师的武断,特别尊重他的选择,总是鼓励他追随内心最喜欢的事儿。

 

所以,他才在被尊重、被看见中,成长得独立有主见。



读了本科和硕士后,他又读了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博士。

 

因为热爱,所以专注。


因为专注,所以容易出成果。


因为成果多,所以迎来了入职华为、年薪201万的开挂人生。


 

人们惊叹于少年的天赋和高薪,却鲜有人能透过金光闪闪的学历和望尘莫及的年薪,去看见:


过去漫长岁月里,那个热爱被守护的天才少年,如何从父母的视线里,一步步来到众人前。

 

在成为年薪201万的有用天才之前,他为无用的热爱,早已坚持了很多年。


 

“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,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,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,并发挥得淋漓尽致。”

 

这话不是我说的。

 

而是这场疫情中,多次公开力挺中国抗疫的美国企业家、慈善家——比尔·盖茨说的。

 

可惜,长久以来,不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,学校教育,还是舆论媒介,都特别喜欢以“有用”的模子,去套我们的孩子。


当有钱或没钱,优秀或不优秀,有面子或没面子,成了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尺。


那些为了内心热望而活的孩子,专注于无用爱好还没做出成绩的孩子,看起来不太优秀也不太长脸的孩子,他们的想法、观点和情绪,因不符合“有用”的体系,就被狠狠摔在地上。

 


他们不被看见,不被接纳,得不到流动而正向的能量,就在否定和排挤中,渐渐被黑色的“死能量”吞噬。

 

这也是学生自杀事件,高发的根源之一:

 

自杀高发的原因,有很多。

 

但,几乎每个走向绝望之谷的年轻人,都是被“我太没用了”暗示太久,在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热望后,被死神扼住了喉咙。

 


所以,相比制造有用的孩子,我们更应该培育心怀热爱的孩子:

 

包括他们不够好的一面,也一并热爱。

 

包括他们没有用的一面,也给予守护。

 

这样,我们的孩子才不会掉进自伤的黑洞里,而是来到阳光地面上,活出热气腾腾。

 

 

获得第74届雨果奖的作家郝景芳,反思自己的人生时,这样写道:

 

“再怎么聪明,都比不上真正的热爱。

 

真正的人生成就,属于极致的沉醉者。

 

在更广阔的世界中,在更长久的人生里,始终对一件事极致的敏感和热情,才能让一个人摸索出攀登的道路。

 

就好像全世界不存在,只有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。

 

那种时刻,内心澎湃如大海。听一个音符,就像音符里包含着全宇宙。推一个公式,愿意数十年如一日。写一行代码,就像全世界都安静下来。”



出生于1984年的郝景芳,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,在清华天体物理中心读了硕士,又在清华经管学院读了博士。


按理说,她应该拿着专业和天赋,发给她的这张王牌,去当个大学教授或物理学家。


但最终,她选择了遵从内心的热爱,成了一名作家,并以不断突围的破圈的活法,以《北京折叠》获得雨果奖。


在此之前,拿下这个国际大奖的中国作家,只有刘慈欣。



普通如你我者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


我学的是历史专业,但后来竟然爱上了写作。


你原本是公务员,但最终还是辞职干起了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

她曾经因为年少和迁就,嫁给了看起来优秀、实际上拧巴的人。历经一番伤害和挣扎、离婚和纠纷,她最终选择了平凡温煦的爱人。


我们也都曾想用控制和改变的手段,让孩子走在规划的路上,但生命内在的不屈和为人父母的深爱,最终让我们明白:


你可以把一匹马拽到水边,但你没有办法强迫它去喝水。


我们终其一生,都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而活。


学业,工作,情感,教育……这一切的一切,最好的归宿,都不是一时的聪明,而是内心的热爱。


因为:


热爱,胜过一切强迫。


热望,点燃灵魂烟火。


成败与否,不在当下,而在于历史的追认。

 

而一个人会留下怎样的历史,取决于他怀揣怎样的赤子之心,用热情和敬畏当作燃料,在不断续命中,不断改命。

 

愿你们都为热爱而活,活成人间不一样的烟火。

 

哪怕如沙砾般渺小,也要如弥山般独特。

 

闲时花开(ID:xsha369):作者刘娜,80后老女孩,心理咨询师,情感专栏作者,原创爆文写手,能写亲情爱情故事,会写亲子教育热点,被读者称为“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,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”。


往期 · 推荐

《三十而已》把人分成7个层次,你在哪一层?

青海女大学生遗骸找回,父亲一封信看哭无数人:来生,我还想紧紧拥抱你!

孩子自律还是磨蹭,取决于父母是否做好这4点!

安徽一个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,老师发来一则短信,家长沉默了 !

点击“蓝色标题”查看相关内容

小学电子课本

初中电子课本

小学数学应用题微课

初中知识点合集

小学语文上册微课
小学英语语法微课
作文微课
初中数学上册微课
初中语文上册微课  


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,关注我们 

 获取更多教育理念、中小学各年级学习资料和方法 




特别声明:

本微信公众账号分享的资源版权属于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,本资源为电子载体,传播分享仅限于家庭使用与交流心得、参考和辅助购买决策,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,若喜欢此资源,建议购买实体产品。

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